•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核评估 >> 审核评估纵横 >> 正文

审核评估大家谈丨东盟学院院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开拓国际视野,打造高素质外语教育团队,助推本科外语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8-27

 

编者按

          当前,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已步入关键阶段。为营造“人人关注评估、人人重视评估、人人熟悉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浓厚氛围,学校官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审核评估大家谈”专题报道。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分享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认识与理解,展示迎接评估工作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特色做法。通过交流经验、探讨思路、分享举措、共谋发展,我们致力于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目标,全面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第二十二期“审核评估大家谈”中,我们荣幸邀请到学校东盟学院院长吴洁,与我们共话审核评估、共谋迎评促建。    

 


 



东盟学院作为南宁学院最年轻的二级学院之一,请吴院长简要介绍一下学院的基本情况。

东盟学院成立于2024年1月,前身可追溯至邕江大学时期的人文学院外语系。我们以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合作为核心职能,承担全校大学外语公共课程教学,统筹管理交换生和留学生事务,并致力于提升学校国际合作办学水平。目前,学院设有三个职能科室和两个基层教学组织,开设大学英语、日语、泰语及留学英语等课程,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资源持续优化。      
近年来,学院在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建成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在读博士1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业素养扎实,育人能力突出。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表现优异,获自治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团队1个,荣获2024年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基础课程中级组全国三等奖、自治区一等奖,第四届智慧树杯全国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二等奖,全国外语微课优秀作品征集与交流活动全国二等奖、区级二等奖和三等奖,以及2024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学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持续推进“金课、金师”建设,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外语教育教学团队与课程体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      


东盟学院教职工合照      


请吴院长谈谈在立德树人方面,东盟学院有哪些突出举措?

东盟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学院党支部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注重师生思想政治引领,将党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完善师德考核、监督问责和宣传教育机制,推进思想政治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融合发展,切实提升教师育人意识与责任担当。

二是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学院深入挖掘各类外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推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发展,建成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校级6门,培育自治区课程思政名师团队1个。通过专题培训、说课磨课、资源建设等方式,持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打造高质量育人课堂。

三是注重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学院依托外语学科优势,持续举办英语演讲大赛、短视频大赛、外文朗读者大赛、英语角等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拓展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成长平台。

请吴院长谈谈本科教育在东盟学院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您认为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本科教育是我们的工作重心。我们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学质量作为评价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学工作,通过巡课、座谈、教学沙龙等形式强化督导,形成全员重视本科教育的良好氛围。我们实施教授授课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课程建设、师资发展和学生反馈机制,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一直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首先,大学外语课程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大学英语分设快班、慢班及艺术类专项课程,大学日语和泰语也按需开设,实现了因材施教。实践数据显示,分级教学后课程适配度提高,学生满意度和过级率显著上升。

其次,我们大力推动第二课堂建设,通过演讲比赛、微课比赛、英语角、外文书写与朗读大赛、读书沙龙等活动营造浓厚外语学习氛围,2024年全年参与人次达300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大赛中,我院学生荣获全区高校赛道金奖与铜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此外,课程思政方面也有新突破。我们获批1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通过公开课、教研沙龙等方式,推动教师将价值引领融入语言教学,提升课程的思想深度和育人温度。

教师队伍是学院发展的关键支撑,请吴院长介绍一下东盟学院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做法和成果。

我们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强化制度建设和常态化培训,引导教师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并屡获佳绩,仅以去年2024年为例,学院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捷报频传,充分彰显了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张妮老师团队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广西赛区一等奖),并在课程思政示范案例大赛中斩获全国二等奖。此外,杨乐、傅东芸、孙迅等老师团队在微课作品评比中分别获全国二等奖、广西区二等奖和三等奖。

图片            

张妮老师团队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广西赛区一等奖)


在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中,张妮、陶婕老师分别荣获全国复赛一等奖、二等奖;在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杨乐、全淇言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这些成绩充分印证了我院“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的工作成效。

为建设高素质教学团队,学院持续完善“老带新”机制,优化课程团队建设,鼓励教师立项教研项目、参与课题研究,实现团队协同与梯队成长并重。

国际化办学是我校发展的一大特色,东盟学院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方面有哪些具体成果?


服务学校国际化战略,拓展学生全球视野是我们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学校外事工作,深化“有邻”朋友圈交流,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的“不孤青年”搭建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第一维度:构建了立体化的国际交流平台。我们已与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我们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创新推出的”3+1+1"本硕贯通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升学通道。同时,轨道交通专业留学生联合培养等特色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

第二维度:形成了规模化的双向交流机制。2024年我们组织74名学生赴马来西亚交流学习,2025年计划将规模扩大至105人。更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创新设计的”专业+文化"来华研学项目,首次就吸引了泰国、越南42名师生参与。通过轨道交通实训、红陶技艺等特色课程,让东盟青年深度体验中国文化。

第三维度:打造了专业化的涉外服务平台。学院组建了高素质的涉外服务团队,学院积极承接学校及学院涉外事务,组建翻译骨干团队,以去年2024年为例,完成英语口译任务17场、文件审译8.2万词;15位教师参与了高水平涉外接待,包括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应用型高校发展大会等,获得南宁市外办与广西科技厅感谢信表扬。团队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世界市长对话等重大外事活动中表现出色,这些实践既服务了区域发展,也为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图片                

南宁学院——班颂德昭帕亚皇家大学2024年语言与文化研学


图片

7名教职工被选派服务于东盟两会外宾接待工作


图片                

2025年中华壮族文化与科技创新体验团


图片                

2025年南宁学院赴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暑假研学团

面对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东盟学院将如何应对?

面对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东盟学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谋划应对策略,重点在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与师德建设。学院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健全师德考核机制,引导教师树立育人初心,激发教学与科研内驱力。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

二是完善课程体系,回应学生发展需求。针对目前课程结构不完善、后续课程开发滞后的问题,学院将加强通识与专业课程融合,探索分级教学、分类推进,逐步建立起覆盖基础、拓展、专用三层次的外语课程体系。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坚持”引育并举",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另一方面鼓励现有教师通过线上学习、国内进修等方式拓展知识结构,夯实后续课程和专用英语教学基础。

四是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学院将推动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增强课堂互动性和教学效率,助力”智慧教学"落地。

五是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在教学管理、经费投入、质量监控等方面,始终坚持本科教学优先,为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通过系统推进以上举措,东盟学院将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这一系列措施既突出了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又形成了从思想引领到制度保障的完整闭环,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请吴院长展望一下东盟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将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导向,发挥语言与文化的桥梁作用,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与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东盟学院将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外语教学团队,构建多语种、跨文化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面向未来,东盟学院将紧扣学校“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办学定位,立足区位优势,以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使命,重点从三个方向发力。

一是深化国际化办学特色。持续拓展与东盟国家高校的“3+1+1”本硕贯通、交换生、短期研学等合作项目,推动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打造“专业+语言+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加强涉外服务团队建设,助力区域国际交流合作。

二是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 以课程思政为牵引,优化分层分类教学,完善“基础—拓展—专用”三级外语课程链;强化“以赛促学”,培育更多外语比赛活动,提升学生跨文化能力与家国情怀。

三是强化师资与学科内涵。 通过“引育并重”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推动教师教学创新与科研反哺教学;依托外语学科优势,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贡献东盟学院力量。

我们坚信,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东盟学院必将成为学校对外开放的亮丽名片,为培养更多服务国家战略的“不孤青年”作出更大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