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核评估 >> 审核评估纵横 >> 正文

审核评估大家谈丨教育学院副院长:善学善教、育人育心,培养成就“育人星光”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7-25

 

编者按

    当前,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已步入关键阶段。为营造“人人关注评估、人人重视评估、人人熟悉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浓厚氛围,学校官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审核评估大家谈”专题报道。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分享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认识与理解,展示迎接评估工作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特色做法。通过交流经验、探讨思路、分享举措、共谋发展,我们致力于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目标,全面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第二十期“审核评估大家谈”中,我们荣幸邀请到学校教育学院副院长黄玉,与我们共话审核评估、共谋迎评促建。    

 


 



请简要介绍下教育学院基本情况?

南宁学院教育学院前身为南宁学院通识教育学院。2023年4月,通识教育学院获批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该专业是我校首个教育学类本科专业,同年通识教育学院更名为教育学院。2024年4月,教育学院获批开设体育教育专业。

学院负责两大板块教育教学工作:一是专业教育教学板块,开办学前教育、体育教育专业,逐步完善教育学科专业建设;二是通识教育教学板块,负责公共体育、写作与沟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课程(含选修课)教学统筹与实施;负责学校体育工作;负责学校体育场馆管理。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构建基于OBE理念的教学体系,学前教育专业以“数智赋能、文化多元、拓域协同”为特色,体育教育专业以“大数据+体育教育”为特色,通识教育体系以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于一体,深入推进“课内课外互通、线上线下互融”的开放式育人模式改革,将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全体教师合影


请谈谈教育学院如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哪些保障方法和落实机制?

教育学院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善学善教、育人育心”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通过实施“启航育人”“铸魂育人”“润心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五大平台融合发展,打造“五大育人工程”品牌项目,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启航育人工程:以“专业导航”培养目标认知,每学年对新生定期举办院长、书记第一课、教研室主任解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学习引导等系列讲座和报告,让新生对所学专业构建清晰脉络,引领职业发展规划路径。实施“双导师”协同培养机制,遴选校内教学优秀、校外行业专家担任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专业学习指导教师,引领学生职业情怀。

铸魂育人工程:积极探索思政育人新模式,以开学典礼、升国旗仪式、诚信教育、主题党团日等形式为载体,深入推进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为内容的系列主题教育及活动,“党建+”思想引领,实现培根育魂。

润心育人工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关爱学生,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学生群体中的经济困难、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困惑以及违纪行为等特殊情况,积极探索并实施润心育人工程,通过全方位、个性化的帮扶与引导,精准施策,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实践育人工程:学院与幼儿园、小学、体育俱乐部及企业机构建立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践基地参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等工作,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依托“一工坊、两中心”(童梦劳艺工作坊、体育竞技中心、运动健康促进中心),专业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彰显教育专业特色,强化专业技能。

文化育人工程:推进学院特色文化,深化文化育人功能,围绕“育人育心”理念,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积极构筑“第二课堂+文化课程+志愿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矩阵,强化学生政治品德、道德情操、价值取向。


     

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请谈谈教育学院如何开展专业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完成,专业课程体系持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截至2025年,专业深度融入区域学前教育发展,与南宁市10余家优质幼儿园及教育机构建立了稳固的深度合作关系,构建起“校-园-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经过两年多的扎实建设,专业在业界初步树立了“重实践、善创新”的特色品牌形象,正逐步发展成为南宁市应用型幼教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一)课程体系科学构建,教学改革与技术创新持续推进。课程体系紧密对接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涵盖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育课的完整架构,确保学生系统掌握幼儿成长规律与科学教育方法。开设早期教育、融合教育、艺术教育、教育数字化等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群,有效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与发展路径。持续深化课程改革与创新,积极引入行业专家深度参与课程建设,推广“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尤其在五大领域教学课程中,率先引入VR仿真技术,通过虚拟创建幼儿园真实环境,显著提升了教学的互动性与情境体验感,体现了前瞻性。

(二)实践教学体系特色鲜明,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深度夯实。 以OBE理念为引领,构建并实施了层次分明、特色突出的“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即“素养实践(五育培养)—基础实践(保教与艺术技能)—模拟实践(教学与观察训练)—实战实践(综合应用与岗位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活动、实习等模块,系统化培养学生从沟通协作到教育管理的8项核心实践能力,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无缝衔接。校内实训条件完备,已建成多功能实训室群,充分保障了日常教学与模拟实践需求。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与南宁市邕宁区大地维伯幼儿园等10余所优质幼儿园共建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了从“认知见习”(初步感知)到“跟岗研习”(深入体验)再到“顶岗实习”(综合应用)的递进式实践培养体系,确保学生从入学起即能接触真实保教场景,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岗位经验,为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OBE理念教学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师资建设成效显著,专业基础得以夯实。通过“内培外引”策略,积极开展师资培训与学术交流,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稳步提升,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程体系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以“大数据+体育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涵盖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拓展课,着力夯实学生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引入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体育与科技融合,有效拓宽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能力转化成果丰硕。已有体育馆、训练馆、田径场、室外篮球场18片、排球场6片、灯光网球场4片、五人制足球场6片等运动场地。同时与南宁市多所中小学、俱乐部及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提供丰富实习实训资源。推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邀请行业专家指导教学实践、训练及赛事组织管理。成立大学生竞技中心和健康促进中心,积极参与校园赛事、训练及师生体测与健康数据工作。学生竞赛成绩突出,获全国卡巴迪锦标赛凤尾蹀躞55kg级金牌和七人制60kg级铜牌;校内竞赛参与度高,以班为单位组织参与田径/球类比赛及组织执裁的学生比例超90%。


     

体育教育专业OBE理念教学体系

请谈谈教育学院如何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学生?

1.重视综合素质培养,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一是重视实践教学,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前往幼儿园、组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前往广西体育中心开展实践教学,以沉浸式方式带领学生感受专业的魅力;二是重视创新创业,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自治区级铜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国家级立项2项、自治区级立项3项。

2.积极践行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以德育为先导,利用主题班会、主题团日、主题党日、升旗仪式等渠道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坚持以智育为重点,利用课堂主阵地传授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智力,引导学生聚焦学习主责主业;坚持以体育为基础,利用体育课、体育活动、体育赛事等途径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强化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坚持以美育为风尚,充分利用钢琴课、舞蹈课、声乐课、书法课、美术课、花道课、茶艺课等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审美意识;坚持以劳育为荣光,利用劳动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全面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乐于劳动,用劳动锻炼意志、磨练品格、创造未来。

3.丰富各类校园活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一是强化学生组织建设,学院先后成立团学组织、体育竞技中心、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和童梦劳艺工作坊等学生组织,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管理、培训和考核,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二是以专业为基础,开展幼儿园情景模拟大赛、体育“赛 教 训”模拟大赛等专业竞赛,以赛促学,充分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三是以“学雷锋”为抓手,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打造“不孤”德育品牌。

           

学生积极践行五育并举活动

请谈谈教育学院的办学成效?

(一)学校公共体育工作

以体强志,构建“教学—活动—竞赛—服务”育人模式。以“健康第一、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制订《南宁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实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开足体育公共课学时学分,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达标和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的制度要求,引入区域体育项目和地方特色体育文化,增加过程性评价比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落实“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指导和支持。建立校、院两级体育赛事组织,规范学校体育竞赛管理制度,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推动体育篮球、排球裁判团队及赛事服务团队建设,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近三年累计获体育类奖项37项,国家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持续保持在85%以上。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啦啦操项目比赛


(二)广西海江边山区情特色通识课程群建设

课程群团队从2012年开始,依托省部级相关教研课题,秉承“因类建课”的应用型课程建设理念。历经13年的不断探索和超过5年的实践检验,以“三新三促”为目标引领,创新性建成了“一轴四翼”广西区情特色大思政课程群。其中广西“海江边山”4门课程为四翼的通识课程群新体系,突出广西区位优势,强化区情认知,促成学生立稳服务地方之根。系统性设计实施了“4+4+4”的通识课程群实践教学新方案,凸显实践教学主题,突出能力应用,促成学生强固应用型之本。拓展性开辟了通识课程教学新模式,彰显课程群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多元融合教学策略,催生价值认同,促成学生铸牢理性信念之魂。

广西海边江山课程团队入选广西自治区级普通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1个,荣获2024年应用型课程建设创新团队,入选自治区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出版教研专著3本,直接受益人数达12万人以上,在区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铸海之魂——广西释放海的潜力”课程师生组赴防城港市开展社会实践

               

“通江之脉—广西激发江的活力”课程师生组徒步秀美邕江开展社会实践

 

 

关闭